淳之文化®||玩瓷器必须知道的瓷器十三种瑕疵(9)
瓷器在烧制过程中,
由于受到窑温变化以及胎、釉原料等方面的影响,
釉面通常会出现一些小的瑕疵,如气泡、棕眼、缩釉、炸纹等。
瓷器出窑后,在长期的使用和把玩过程中,
釉面又极易产生一些人为损伤,如划伤、磕伤等。
这些小的瑕疵在不同时代、不同器物的表面出现,
形成了一些器物独有的时代特征,
这些瑕疵都是在瓷器烧成和长期使用后的自然状态下形成的。
造假者为了仿制的更加逼真,
连一些常见的瑕疵痕迹也一并研究模仿。
因此釉面的各种瑕疵痕迹在鉴定中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依据。
以下介绍常见的一些瑕疵痕迹。
“芝麻钉”
指的是采用满釉支烧工艺烧制出的瓷器 ,
其外底留有细小的支钉痕,
因其大小有如芝麻粒,
故俗称“芝麻钉”,
也称“芝麻挣钉”,
是 汝瓷烧制工艺的特色之一。
在了解“满釉支烧”工艺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瓷器装烧(装窑、烧造)的发展简史:
1.起初,瓷胎是以仰烧的方式进行烧制的,
以碗为例,碗口朝上,碗底放置在隔板上或窑室的地上(上图)。
因碗底与隔板或地面接触,因此成品碗足底无釉。
另外,由于器物是放置在窑室中裸烧,因此器面会被柴灰以及烟熏等污染,残品率较高。
2.针对上述瓷胎裸烧的缺点,
工匠们发明了匣缽装烧法,
即把瓷坯放入匣缽内,
然后再将匣缽摞叠起来的烧制方法。
这样就解决了成品瓷器表面灰尘与烟熏痕的问题。
但缺点是窑室空间利用率太低,产量过小。
3.之后,工匠们发明了支钉叠烧法,
即在每一个碗的内底放上一个支钉,
然后再整体放入匣缽中,
这样既解决了器表的光洁问题,
又提高了窑室空间以及燃料的利用率。
支钉叠烧法的缺点是,
由于三叉支钉是放在碗的内底部位,
因此成品碗的内底会留下三个无釉的露胎点,
它无论从美观还是清洁的角度看都是一个不小的缺点。
4.后来,宋代定窑发明了覆烧法(之前有此法,但未普及)。
覆烧法采用支圈将一个个的碗坯分隔开来,
每一个碗都是碗口向下倒置在支圈上,
这样就解决了支钉叠烧法中碗内底留有露胎(无釉)的缺点。
但覆烧法的缺点也很明显,
就是碗口无釉,所谓“芒口”,
这也是宋代定窑瓷的一大特点。
5.时间到了宋徽宗时代,
宋徽宗作为一个具有很高艺术造诣的皇帝自然是不能容忍御瓷上有这些瑕疵的。
因此,汝窑工匠发明了“满釉支烧”法。
满釉:指器物里外全都被施满釉。
支烧:即采用支钉将器物支顶起来,
使整个器物处于悬空状态,
仅支点与器底接触,
这样就将无釉部位降低到了最小点。
满釉支烧,仅器底有3-5个细小的支钉痕,
其大小如同芝麻粒,因此又被称为“芝麻钉”。
关注淳之
每日收获一点瓷器、茶艺小知识(*^_^*)
世界上最好的高岭土瓷
在景德镇
今天
淳之为当代瓷文化发展
担起
企业对社会的责任
将景德镇高岭土及景德镇千年匠心工艺结合国潮文化创新创意
向大家推出各式当代官窑瓷
以期将中华瓷文化带给大众并走向世界
高品质瓷器 装点你的生活
—END—
淳之微信有赞小商城火热上线!
快来下单吧!(或是下方二维码&电话号码联系工作人员订购特殊产品也可)
— 如何线上购物淳之产品 —:
— 如何加入淳之成为我们的分销伙伴 —
联系方式:
①二维码
②电话热线
13761314706 淳之博物馆售后客服
13002180383 淳之瓷官方客服
18721000107淳之当代瓷器博物馆
15000111533淳之品牌运营官